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主动VS被动VS量化 谁是逆袭胜负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公募费率改革的大背景下,基金最新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总体下降约7.56%,85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同比下滑,改革成效初显。
尽管降费成为大趋势,但出色的业绩或独具特色的产品,仍有望为基金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从管理费增长情况来看,华商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万家基金、国金基金等,或依靠出色的主动权益投资业绩,或依靠被动和量化产品的爆发,实现了逆势增长。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基金业百花齐放的局面值得期待。在各个细分赛道,能够深入挖掘行业潜力、把握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同时贴近投资者需求、解决客户投资痛点的公司,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 本报记者 王宇露
费率改革成效初显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拟在两年内采取15项举措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水平。
随着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数据出炉,第一阶段费率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天相投顾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基金管理费收入下降,154家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从基金资产中取得管理费收入为1333.46亿元,同比减少108.98亿元,降幅约7.56%。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管理费收入最高的4家公司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2023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92.74亿元、66.55亿元、60.87亿元和54.74亿元。此外,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和中欧基金获得的管理费均在40亿元以上。整体来看,154家基金公司中,有85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同比出现下滑。
不过,在大多数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下滑的背景下,仍有一些“孤勇者”依靠出色的业绩或独具特色的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在产品规模大幅增加的同时,管理费收入也有所提升。数据显示,从管理费增长情况来看,华商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均较2022年增长超3亿元,万家基金和国金基金增长均超2亿元,泉果基金和国投瑞银基金也都增长超过1亿元。
逆势增长 各有所长
有意思的是,上述几家管理费逆势增长的基金公司各有所长,或聚焦主动权益方向,或热衷于被动指数以及量化产品的开发。
2023年是被动投资突飞猛进的一年,2023年8月8日,据上交所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达到1012.61亿元。2024年3月中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更是站上2000亿元大关。华泰柏瑞基金2023年管理费收入较2022年增长3.26亿元,仅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就贡献了超1.9亿元的增量。
此外,从单只基金来看,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是2023年管理费收入增长最多的产品,其2023年管理费达3.62亿元,较2022年增长2.17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华宝中证医疗ETF等也都实现了数千万元的管理费增长。
除了被动指数投资外,2023年量化产品也因优异的业绩而成为行业焦点。国金基金2023年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2.04亿元,旗下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精选、国金量化多策略三只量化产品贡献了主要的增量,管理费收入分别增长9621万元、6414万元和3518万元。2013年,即国金基金刚刚成立第二年,国金基金就在量化投资领域进行摸索布局,并正式写入公司战略。国金量化团队保持稳定,近8年的实盘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业绩的爆发奠定了基础。Wind数据显示,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精选2023年收益率分别为13.68%和13.39%,同类排名分别为14/836、46/3491,2023年两只基金的规模均增长了近80亿元。
观察2023年管理费增长较多的基金公司,多为被动指数或量化产品驱动,主动权益产品驱动的较少。这与过去几年一些知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或多或少面临着一定业绩困境有关。不过,华商基金却成为了其中的特例。华商基金2023年基金管理费收入逆势增长,其中管理费大幅增长的几只产品如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华商甄选回报混合、华商优势行业混合,均为知名基金经理周海栋管理的基金,过去几年优异的业绩成为投资者“投票”的风向标,周海栋2023年末的管理规模也较2022年末增长超过100亿元。
贴近投资者需求
2023年被动产品的集体“狂欢”,让“被动产品能否战胜主动”的争论日趋激烈。未来主动权益、被动投资、量化策略,谁将是最终赢家?
被动投资的高歌猛进无疑是难以阻挡的趋势。当前,被动产品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不少基金公司均开始大力发行指数产品,各类细分的行业主题指数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黄威表示,从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被动股票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越了主动基金。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及有效性的提升,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另外,随着未来买方投顾的逐渐兴起,指数基金凭借风格稳定、持仓透明及费用低廉等优势有望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尽管主动权益投资在近两年的表现并不亮眼,但多位受访的基金经理均表示,主动管理的价值依然不可否认。“主动管理型基金一般还是要有组合管理、分散配置的基本原则,关于行业集中度、个股集中度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结构性行情中,阶段性的表现不如满仓某个行业或赛道ETF更为突出和有弹性,但拉长时间来看,分散组合管理还是有中长期的价值所在,有助于规避极端风险。”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与此同时,公募量化产品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随着量化产品逐渐走红,各家基金公司的量化投研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主观投资领域,头部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投研资源,但是在量化领域,大公司并没有额外优势,因此相对来说对中小公司更友好,这也是很多中小公司开始发力量化领域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与私募量化相比,公募量化在交易成本、交易机制以及人才招聘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在风控管理、金融研究等方面亦有自身竞争力所在,如果能利用这些优势开发长期稳健的策略,就会有更加稳健的业绩表现。
上述几家基金公司各有所长,虽途径不同,但都有效实现了管理费收入的逆势增长。这或许也能给业界一定的启示,只要找准定位,深耕细分赛道,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华商基金认为,主动权益、被动指数和量化策略各有优势,都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百花齐放的局面更值得期待。在各个细分赛道,能够深入挖掘行业潜力、把握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同时贴近投资者需求、解决客户投资痛点,并长期陪伴客户成长的产品或者基金公司,将会脱颖而出。
国金基金也表示,公司业务并不局限于量化投资,公司始终坚持着“固收筑根基、量化强特色、权益创精品”的传统公募产品的战略,在REITs等非传统公募产品领域也将持续发力。
以上就是关于【主动VS被动VS量化 谁是逆袭胜负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