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此消彼长之下 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 方丽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朝着30万亿元大关迈进。展望未来,不少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被动投资发展迅猛,但未来并非坦途。而主动权益基金Alpha仍在,主、被动产品规模之争还有待时间验证。
主被动产品同质化严重
当前,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万只,无论是主动产品还是被动产品,同质化问题都相当突出。而ETF算是其中最“卷”的赛道,同一标的指数都有多家基金公司竞相开发ETF,成为当前被动产品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公募基金是资管行业中最公开透明的机构,创新很容易产生集群效应。被动产品往往具有先发优势,基金公司一般会采取追随策略,确保自家产品能跟上行业节奏不掉队,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盈米基金研究院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同质化现象,是由于大家都采用了相似的策略或投资框架。对于被动产品来说,以跟踪指数为目标,产品同质化是必然的。对于主动产品来说,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覆盖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可能会造成一些产品的同质化。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基金公司争相布局热门赛道,基金类型与策略越发拥挤。虽然,适当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但同质化一旦过度则会增加投资者的选择风险,甚至可能形成恶性竞争,给基金管理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增大行业内耗。
对于同质化问题,不少人士给出了解决方案。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表示,基金公司不应单纯根据市场热点跟风发行新基金,产品布局要建立在自身投研优势和特点之上。此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同质化严重、投资者不太关注的产品,可以根据法规进行退出和清算,节约投研资源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还有人士建议完善ETF的发行和退出机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提高存续产品质量。同时,可以从政策层面鼓励基金公司进行差异化、前瞻性产品布局和推广,让投资者有更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主动投资Alpha或长期存在
ETF等被动产品的快速发展,与主动权益基金近两年赚钱效应缺失密切相关。但不少人士认为,虽然近几年业绩“不给力”,但长期看主动权益基金仍可创造较好的超额收益。
“从更长周期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创造能力。比如一些偏成长风格的主动权益基金,基金经理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配置受到政策支持、核心技术有保障、市场竞争有优势的成长类股票,获得超额收益。这样的配置策略在A股市场长周期来看是有效的,可以创造Alpha收益。”王铁牛同时建议投资者要谨慎选择风格特征明显或者已经标签化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同等情况下,选择相应的被动行业指数基金更为合适。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认为,随着注册制不断深化推进,被动投资无法完全覆盖整个市场,超额收益有待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持续跟踪挖掘。
盈米基金研究院人士认为A股的Alpha还将继续存在。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仍然较低;另一方面,A股的IPO机制可以带来很多结构性机会。
一位FOF基金经理直言自己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会主动选择ETF等指数产品。但长期看,主动基金仍能创造比较好的超额收益。不过,当市场环境阶段性不利于主动基金时,会适当提高ETF的投资比例。“如果主动基金对标的指数或者行业不容易获取超额收益,或者拟持有的时间较短,也会优先选择ETF。”
业内人士提到近几年国内市场Alpha整体在下降。根据统计,2017年~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曾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2020年以来,主动偏股基金的超额收益逐年下降,到2023年变为负数。未来,随着市场制度和生态建设逐渐完善,机构投资者有望获取更多阿尔法。
以上就是关于【此消彼长之下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