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创新还是噱头 量化私募花式营销“指增ETF”,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受市场资金偏好不断向大市值品种偏移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A股市场小市值品种明显承压,相关指数整体表现弱势,“失血特征”明显。1月至2月初,头部量化私募指增策略出现“集体性翻车”,当前资金端对于小市值指增策略的“风险厌恶”程度持续升温,渠道端的发行以及认购较为疲软。
记者获悉,近期多家一线私募纷纷下场推介“小市值指增ETF”品种。日前,上海百亿级私募思勰投资推出“不收业绩报酬”的小市值指增股票精选策略,其目的是提供小市值指数增强的ETF投资工具。据了解,上海已有不止一家量化私募跟随市场结构性热点,酝酿推出“中证红利指增ETF”品种。量化私募打破费率常规,在“指增ETF”品种上进行布局,究竟是噱头,还是投资配置的良性创新?
● 本报记者 王辉
不收业绩报酬
记者日前获悉,今年以来在头部量化机构中业绩表现相对居前的思勰投资,近期重点推介其“免业绩报酬”的小市值量化精选策略产品线。从渠道方获得的相关产品资料显示,该策略对标指数基准为小市值指数,产品单只个股持仓最大权重不高于2%,持股数量在100只至120只之间,并全部选取对标指数的成分股。产品设定的净值预警线为0.7元,但不设置止损线。该量化指增产品选取的成分股市值约束为2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策略的股票仓位则设定为90%至100%,并以一定周期进行轮换。值得注意的是,从费率结构来看,该产品无认购费、赎回费,管理费为1.8%,并打破私募产品常规,不收取业绩报酬。
思勰投资相关负责人回应说:“市场上长期存在投资者看好某一板块、主题、概念机会的配置需求,公司推出相关产品线,旨在发挥量化管理人选股能力上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低费率、个性化投资风格的配置工具。”此外,该负责人还透露,小市值股票精选策略是该机构这一创新系列的“首发”,关于偏大市值风格的中证红利精选、偏全市场风格的中证全指精选等策略产品目前也在筹备中。
业内人士表示,对比公募普通股票型ETF普遍位于0.1%至0.5%的管理费率区间,以及主动增强型ETF1%至1.2%的主流管理费率标准,上述私募的“小市值指增ETF”的管理费仍相对偏高。但从业绩对比角度看,近几年头部量化私募动辄两位数乃至20%、30%的平均年化超额收益(指跑赢对标股指的收益),显然会有更强的吸引力。而相对于量化私募对相关产品收取20%业绩提成的“行业惯例”,此次免收业绩报酬的做法,无疑是打破常规,部分业内人士甚至形容为“先求叫好,再求叫座”。
此次量化江湖出现头部机构下场,以费率大幅优惠“开卷”量化指增产品的背后,是今年以来量化私募遭遇了罕见的行业性寒流。上海某中型券商渠道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春节假期后,该渠道的高净值客户对量化私募中小市值指增产品的投资热情明显回落,部分存量产品出现净赎回;2月下半月到3月上半月小市值指数出现强势反弹,一些投资者反而逢高了结。
鸣熙投资市场总监张精忠表示,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小市值品种出现罕见的大幅波动,大量头部机构策略出现阶段性超预期回撤;由于不少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市场大幅波动从某种程度上已产生“驱赶效果”。综合多家托管券商监测,截至4月19日当周,国内百亿级量化私募的中证500指增策略(该策略为目前量化行业规模占比最大的策略),仍有过半数产品今年以来出现“负超额收益”(即今年跑输中证500指数),为近年来所罕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线量化私募开始在产品设计和产品“类增强ETF工具属性”方面求新求变,似乎顺理成章。前述渠道人士透露,目前上海还有一家中型量化私募也在酝酿推出不收业绩报酬的中证红利风格或大盘价值风格的量化指增产品。
褒贬不一
对于此次一线量化私募的“革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业内对此的解读“褒贬不一”。
上海某头部量化私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如果从产品字面上的定义来看,ETF指的就是低费率的被动型基金,也是一个偏工具型的投资产品。从ETF产品本身特点而言,无疑更加适合公募基金,而不是私募机构。对于私募机构而言,其本身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要努力获取绝对收益,进而能够向客户收取业绩报酬;目前业内通行的“2+20”费率结构(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报酬),有其合理性。对量化私募而言,关键是要向客户证明自身跑赢市场的能力、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这种产品创新属于在监管框架内量化行业的有益探索;但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而言,多数头部量化机构可能不太会大张旗鼓对这种新产品进行宣发。另外这种不收取业绩报酬的指增类量化产品,未来可能也需要资管端与资金端更好地进行匹配。”该私募人士说。
一家以量化CTA策略见长的百亿级私募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小市值品种持续承压,此时重点推介“量化指增ETF类产品”,更多可能是通过调整策略以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或者是捕捉特定市场热点,满足投资者对某些板块或风格的需求。另外,通过免收产品业绩报酬,可能会吸引一些风险偏好较低或对投资费用比较在意的客户。
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收盘,小市值指数年内累计调整幅度达20.37%,区间最大跌幅超37%,大幅跑输上证50、沪深300等权重股指;该指数目前处于接近3年的相对低位。
前述券商渠道人士进一步表示,股票市场自身的周期性特征和均值回归规律难以避免,今年以来中小市值类指数已长时间跑输大市值类指数;在这一风格的长期低潮期之后,优质的中小盘股和中小市值量化指增策略可能会迎来较好的左侧布局机会,这可能也是相关机构敢于在当前就产品费率进行“逆向创新”的一大关键原因。
期待与公募ETF互补
近年来,随着投资者对于权益投资的认识更趋成熟,国内指数型ETF产品迎来了高速增长。以ETF产品开发见长的华安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苏卿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三年,全市场ETF总规模每年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当前存量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目前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期。投资者对于ETF产品逐渐熟悉、近年来ETF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逐步下降是推动近年来ETF产品持续快速增长的三大关键原因,这也与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趋势一致。随着未来更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一步通过指数ETF进行投资,这一趋势有望进一步增强,ETF的总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
苏卿云同时表示,近几年每当市场调整时,就有大量投资者通过ETF进入市场,这也反映出“许多投资者正在越来越成熟和聪明地使用ETF工具”。
对于近期一些量化私募通过费率结构优化,将量化指增产品转变成“增强型ETF”,第三方机构给出的解读更为正面。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表示,近年来投资者对配置工具的需求显著提升,一些量化私募打造了类似公募ETF的量化指增类产品,免去了业绩报酬费用,相比于公募ETF,在超额收益等方面可能更具竞争力。后续伴随着量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型指增策略私募基金也可能会持续涌现,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工具。当前A股市场进一步下行风险相对较小,潜在贝塔空间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量化行业逐步开辟新赛道、推出对标公募的量化指增ETF策略,可以和公募权益ETF形成良性竞争与优势互补,并可能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格上基金研究员关晓敏分析,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费率较低、流动性较好的增强型ETF产品,对于短期博高收益率的投资者或者偏好择时的投资者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相关费率调整之后,对管理人来说,也可能会对“自身规模的稳定性”有所影响。从投资者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在费率水平大体相当的情况下,“量化指增ETF”类产品应当更受欢迎;但这种高弹性的工具,也可能出现投资者频繁申购、赎回带来的收益磨损情况。
知名外资量化私募锐联景淳创始人许仲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量化私募行业的这种产品创新,可以认为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现象”。一方面,量化指增私募产品相对公募同类产品有更高的费率水平和业绩报酬,应当在其差异化的阿尔法能力、方法论等方面得到体现,以反映其自身策略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对于私募产品费率高低的探索,也是值得各方理性思考的问题。从海外经验来看,越成熟的市场,在基金产品的费用结构方面越会有“更丰富的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创新还是噱头 量化私募花式营销“指增ETF”】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