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部分公募大厂选择缺席 主动权益产品阵营生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以来,基金市场小幅回暖,但业界所期盼的产品发行大热场面尚未出现。“还是不太卖得动。哪怕是绩优基金经理、强势渠道齐上阵也有难度。”有基金业内人士感慨地说。
在此背景下,一些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发行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屈指可数,有些头部公司甚至选择“缺席”,即便发行了20多只新产品,也未见主动权益类产品的身影。让人不禁发问,基金公司产品的指挥棒又转向了哪里?
记者调研了解到,在权益类产品的布局上,不少基金公司已经从近两年疯狂“内卷”ETF转向量化红利产品,这一赛道已成为基金公司中长期布局的新风口。此外,在产品数量饱和且同质化的背景下,未来比拼产品或不再是基金公司的重点,围绕提升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获得感的相关配套服务将成为新的发力方向。
主动权益类产品布局热情下降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回暖,一些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景顺长城周期优选A、博时成长精选A、南方发展机遇一年持有A等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30%,万家双引擎A、广发资源优选A等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20%。但整体观察权益类基金表现可以发现,截至5月20日,天相积极股票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为0.81%和1.92%,涨幅并不突出。
由于整体赚钱效应不高,新基金发行并不火热。截至5月22日,今年以来共有528只新基金发行(按认购起始日统计),发行份额合计4045.29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9.96亿份。从刚刚过去的4月这一完整月份来看,数据显示,4月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4.34亿元,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2.33亿元。
这些数据反映出基金公司今年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上的布局热情并不高。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有一些基金公司今年发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数量很少,甚至有公司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都未发行,其中不乏头部公司。如有头部基金公司今年发行了20多只新产品,其中以被动指数型产品居多,还包括REITs、QDII、债基等,但没有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此外,还有部分非货规模排名靠前的“大厂”今年也没有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金公司仍在坚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3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新发,在已经成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里,中欧景气精选规模最大,达11.10亿份;另外,万家国企动力、广发均衡成长等12只的规模均超过5亿份。
富国基金、中欧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万家基金今年以来发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数量最多,各为5只;广发基金、鹏华基金、华夏基金、国寿安保基金、财通基金今年以来各发行了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另外,博时基金等今年各发行了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
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
主动权益类基金难发的背后,并非基金公司主动放弃,而是“确实太难发了”。资深基金业内人士王华(化名)坦言。
“即便是一些绩优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即便是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齐上阵,也很难募到资金,不少基金卡着最低规模成立,运作不了多久就会沦为迷你产品。”王华说。
“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或是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较少的重要原因。”天相投顾基金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尽管基金公司有其发行产品扩大规模的天然动力,但由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低,基金发行也较往常更加困难。即便发行成功,一旦市场再次波动加大,也极易造成投资者大量赎回,不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也不利于基金后续的管理和运作。
从更深层次的考量来看,基金公司考虑的是确保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投资者的接受度,以及控制风险和避免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维护公司的品牌和声誉。
盈米基金研究院权益研究员王泽涵认为,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业绩在过去三年表现不佳且2023年以来整体上较难跑赢宽基指数,导致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产品需求降低。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表现分化,投资者风险偏好仍然较低,对权益投资偏向谨慎的态度。“基金公司在深层次上考量的是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提供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同时确保产品的长期收益和市场竞争力。部分公司可能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选择了更加谨慎的策略,比如转向债券市场或其他相对稳定的投资领域。”王泽涵介绍,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布局了大量债券产品,“虽然债券市场有波动,但短债基金今年以来尤其是一季度上量比较快”。
债券型基金已成今年基金公司新发产品的重要阵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71只债券型基金新发,尤其是在规模上,债券型基金成了绝对的主力,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中,募集规模超过70亿份的新基金共有16只,全部为债券型基金。
量化红利产品或成新风口
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大厂”虽然不热衷于发行主动权益类基金,但并未忽视权益类产品的布局,并将重点放在量化红利产品上,“很多公司在以量化方式做红利策略,这类产品中期可以看到成果,可能会成为基金公司中长期的一个布局重点”。王华介绍。
另外,过去两年“大厂”扎堆布局ETF的热潮也已经开始降温。“在基金行业降费的大背景下,ETF规模很难再上台阶,价格战愈演愈烈,即便是ETF规模很大的基金公司也不怎么赚钱,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公司会逐渐放弃布局。”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
随着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未来比拼产品或不再是基金公司的重点,围绕提升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获得感的相关配套服务将成为基金公司聚焦所在。
“未来基金公司关注的焦点或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的配置方案,另一方面是投资者教育和投顾。”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说,由于传统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发挥出基金产品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势,未来基金公司或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基金投顾等途径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案,以争取更多客户。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表示,投资者损失不仅仅是因为市场波动较大,有时在面对极端情况的非理性行为也会造成损失,如追涨杀跌等。因此,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机构,或可以通过积极的投资者教育来提高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同时这也是拉近和投资者距离的方式之一。
此外,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基金公司可以探索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如基金投顾、养老金融服务、国际化拓展等业务。基金公司也应更多地关注投资者的回报而非仅仅追求规模增长,并通过提升投研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和优化投资流程来增强投资回报。
以上就是关于【部分公募大厂选择缺席 主动权益产品阵营生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