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中邮基金之困:净利大降、规模滑落、人才流失……,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中邮基金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出现显著下滑。
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降34.78%;实现净利润9846.59万元,同比下降24.0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84万元,同比下滑78.7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275.43万元,同比下滑69.26%。
成立18年,中邮基金这一老牌基金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还在600亿元附近徘徊,陷入规模增长的瓶颈。中邮基金旗下多只基金站在5000万元的清盘预警线之下,如何应对“迷你基”问题也是该机构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中邮基金也不例外。中邮基金2024年再失一位“名将”国晓雯,公司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恢复和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归母净利下滑超七成
中邮基金2024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中邮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1.7亿元,相较于2023年上半年的2.6亿元,同比减少34.78%。
净利润方面,中邮基金上半年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49.84万元,同比下滑78.7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275.43万元,同比下滑69.26%。
谈及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的原因,中邮基金在半年报中指出,主要是报告期内管理费收入同比减少。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拉开序幕,行业内已掀起“降费潮”。中邮基金自2023年8月25日起,调低旗下20余只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这些基金以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主。其中,25只基金的管理费率由1.5%下调为1.2%。
中邮基金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管理费收入,2023年管理费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3.87%。
中邮基金第一大股东首创证券(601136)2024年半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邮创业基金存续产品只数90只,管理净值规模741.09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产品只数55只,管理净值规模601.55亿元;专户理财产品只数35只,管理净值规模139.54亿元。
中邮基金成立于2006年5月,于201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11月24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成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公募基金公司。
从股权情况来看,首创证券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6.37%,中邮证券和三井住友银行持股比例分别为28.61%、23.68%。
记者注意到,中邮基金产品布局不平衡,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小,其管理规模主要靠固收产品来支撑。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该公司债券型基金17只,资产净值合计399.21亿元,占比超过六成。
规模增长遇瓶颈
成立18年,中邮基金这一老牌基金公司的公募管理规模还在600亿元附近徘徊,与头部基金公司已经拉开较大差距。
此外,中邮基金旗下“迷你基”扎堆,有9只基金(按基金主代码统计)在二季度末规模不足5000万元,站在清盘线的边缘。其中,中邮景泰灵活配置、中邮乐享收益灵活配置基金规模不足2000万元,中邮沪港深精选混合、中邮睿泽一年持有债券管理规模不足3000万元。
从近5年的新发基金来看,中邮基金自2021年发行规模达到高峰185.31亿元后,便开始下滑。中邮基金在2022年发行5只总规模达31.64亿元的基金后,在2023年和2024年均无新发基金。
中邮基金曾在2023年被暂停产品注册六个月,让公司的管理规模承受更大压力。2023年9月28日,中邮基金收到北京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因三方面违法违规被责令整改,并暂停受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六个月。
从基本情况来看,中邮基金违法违规的事项类别包括公司治理、合规内控、业务管理制度以及对境内外子公司管控。该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行政监管措施,对中邮基金现有业务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对后续业务的增长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然,中邮基金陷入规模难题的背后,与基金的业绩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近一年中邮基金旗下有23只基金(按基金代码统计)净值下跌超过10%。其中,中邮专精特新一年持有期混合、中邮核心科技灵活配置、中邮沪港深精选混合、中邮军民融合灵活配置等多只基金资产净值下跌均超过20%。
人才流失之痛
公募基金人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对于基金的运作和投资者的信心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中邮基金也不例外。
当然,中邮基金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3年至2015年,中邮基金旗下权益产品表现不俗。当时,中邮基金拥有任泽松、邓立新、许进财等明星基金经理,三人并称“中邮三剑客”。
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2013年收益率超过80%,获得主动偏股型基金年度冠军。2013年至2015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三年间回报率达485.65%。
中邮基金这三年间管理规模也从200多亿元涨到789亿元,达到历史顶峰。
2017年以来,任泽松所管理的基金接连被曝“踩雷”乐视网、尔康制药(300267)和宣亚国际(300612),投研能力受到投资者质疑。受此影响,基金业绩也普遍不佳。
任泽松在2018年离开中邮基金,转战私募。随后,许进财也于2018年10月离职。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邓立新曾升至中邮基金投资部副总监的职位,不过在2017年深陷“老鼠仓”泥潭。
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离开,中邮基金辉煌不再,规模和业绩也不复从前。
事实上,近年来中邮基金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近一年,中邮基金离任基金经理数为3人,行业平均为1.92人;近一年新聘基金经理数为2人,行业平均为3.97人。中邮基金任职年限1至3年的基金经理占比最多,为38.1%。
2024年,中邮基金再失一位“名将”,基金经理国晓雯在6月份“清仓式”卸任所管基金产品。
国晓雯在管规模曾突破100亿元大关,还曾在中邮基金打造过两只“翻倍基”。由于市场行情的调整,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国晓雯管理6只基金,但总规模已经降至不到40亿元。
国晓雯的离开对中邮基金来说是一个挑战,公司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人才流失带来的影响。
《》记者就“迷你基”的应对以及接下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给中邮基金发送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有回应。
以上就是关于【中邮基金之困:净利大降、规模滑落、人才流失……】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