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更新 > 正文

私募最新解读:这才是应有的"上车"姿态

来源:今日更新2024-10-15 15:24:57
导读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私募最新解读:这才是应有的"上车"姿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揽子货币和财政措...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私募最新解读:这才是应有的"上车"姿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揽子货币和财政措施支持下,股市政策底已形成,但接下来,市场可能进入第二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跑步进场的燥热之后,多家私募机构认为当下市场或已进入第一阶段后期。在前期市场大幅反弹,权重行业轮动普涨之后,市场或将震荡分化,等待政策的落实和基本面的兑现。

  接下来哪些是布局重点?港股板块是私募机构观察市场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连日来港股高股息策略又卷土重来。而伴随着央行支持非银机构措施进一步落地,那些估值相对低、股息率高的大市值股票,正在重获私募资金青睐,而并非所有股票都能在这次复苏中持续受益。

  股市进入第一阶段后期

  万得数据显示,9月24日至10月14日,上证指数上涨19.48%,深证成指上涨27.76%,科创50及创业板指的涨幅均超过40%。但是随着近日A股和港股的连续大幅震荡,资本市场进入到哪个阶段?

  多家私募机构表示,股市政策底已形成,连续大幅上涨之后,市场已经处在第一阶段后期。北京私募机构致顺投资表示,市场已经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物极必反”的逻辑。这是一次重大战略转向。当下,不必拘泥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现状,也无需纠结于后续政策的程度和细节。方向既定,趋势比现状更重要,要坚定地抓住市场规律和核心矛盾。当然,资本市场在向全面牛市演进的过程中,必有波折起伏,在此期间清醒地认知每个阶段的机会、调整与风险,审慎制定应对准备,把握好操作节奏,才是应有的“上车”姿态。

  “目前我们认为仍处于第一阶段后期。”清和泉最新报告认为,从中期来看,历史上市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市场大幅反弹,源于政策和流动性的改善预期,市场大幅修复估值,权重行业轮动普涨;第二阶段市场震荡分化,等待政策的落实和基本面的兑现,行业会有所分化。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后期,市场主要以把握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为主,后续随着基本面的不断验证,市场有望进入第二阶段,市场会呈现出更多的结构性机会。

  鸿道投资创始人孙建冬也认为,国庆节后是第一波上涨的后半场,A股市场由于投资者在其他领域的可选择机会有限,股票空转大多比海外资金慢,尤其是比海外的对冲基金慢,究其性质,更多地体现为“资金市”。无论是基于已出的或是可以合理预期将出的政策力度和效果有多大,单看这一波,“进攻性”股票价格的高点将会领先于基本面上升或基本面恢复的高点。

  相聚资本认为,政策底部信号已经出现,对应到市场层面,沪指在3250点附近不会有太多回调空间,随着政策的一步步落地,股市也会重新回到上涨的通道中。但随着“捡钱”行情的结束,下一步大概率将走向结构性的分化。

  高股息策略或将卷土重来

  那么,接下来哪些是投资布局的重点方向?港股板块是私募机构观察市场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仁桥投资提醒,香港市场在一个多月前即开始转好,显然已成为引领中国资产重估的“早鸟”。

  仁桥投资表示,第一波领涨的是地产和非银,这两个都是顺周期板块中最典型的代表,这也是符合逻辑的,代表着市场中被压抑时间最久,预期最低,同时边际变化最大的一类资产。展望中后期,“所有能为股东提高回报的资产,无论是靠盈利水平的增加,还是靠分配比例的提升,我们认为都是值得关注的优质资产。”

  10月14日,恒生指数下跌0.7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43%。但是,南向资产继续逢低买入,净买入达到121.70亿港元,超过9月30日的121.44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金额创3月25日以来新高。

  高股息资产成为私募重点关注和配置的方向之一,重点涵盖银行、国企等高股息相关ETF连日来成交活跃,其中聚焦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恒生红利ETF(159726),14日涨幅4.11%,成交额已连续3个交易日突破2亿元。

  孙建冬认为,第二波上涨的核心方向可能是券商愿意长期向央行抵押,甚至愿意进一步扩表买入的股票标的。合理分析,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竞争壁垒、估值相对低、股息率高的大市值股票最容易达成市场共识和一致性。

  “接下来上涨的核心逻辑是享受分红。”佳岳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央行鼓励上市公司和股东向银行借贷,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利率是2.25%,非常之低。2023年上市公司分红2.2万亿元,很多公司每年分红收益远超2.25%,其中很多上市公司盈利稳定,去年分红已经达到6%。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泼天富贵,而且一旦公司股价上涨,增持的收益将远超2.25%的利率成本。当然,这并不会是雨露均沾,要注意甄别选股。

以上就是关于【私募最新解读:这才是应有的"上车"姿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