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条》是1915年日本政府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的一系列不平等条款。这些条款涵盖了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因此,《二十一条》并非由特定的历史人物签订,而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结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机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并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的要求。袁世凯政府迫于内外压力,在同年5月25日与日本签订了《民四条约》,即“中日民四条约”,其中包括了大部分《二十一条》的内容。
然而,《二十一条》在当时并未全部实施,部分条款遭到了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最终,由于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以及中国政府的坚决抗争,《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被废除或取消。
《二十一条》的提出和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也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危机。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