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来源:网易  编辑:关娟骅生活百科2025-02-21 13:08:39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它探讨了个人、企业以及政府在市场中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以求达到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1. 供需理论: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如何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力量决定的。当需求增加而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反之,如果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则价格下降。

2.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3. 机会成本:做出一个选择时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价值。例如,如果你选择上大学而不是立即工作,那么你失去的工资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4. 弹性: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之比。如果弹性大于1,则称为富有弹性;小于1,则为缺乏弹性。

5. 比较优势:指一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产品时相对于其他产品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获益。

6.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力量等因素导致的。政府干预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7.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之间战略互动的数学模型,特别是在竞争环境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以上概念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