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这首词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描绘月亮和中秋节的经典之作。全词如下: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首词开头就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明月几时有?”紧接着,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索。他想象自己能乘风飞往月宫,却又担心那里的寒冷。这种矛盾的心理,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留恋。
接下来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色,以及诗人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则将个人情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结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