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也被称为三层应用架构或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架构的变体,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的逻辑组件: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种分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1.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这一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处理用户的输入,并展示数据给用户。在Web应用中,这通常指的是HTML页面、CSS样式以及JavaScript脚本。表示层并不直接处理业务逻辑,而是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方法来完成特定的功能。例如,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中,购物车页面就是表示层的一部分,它显示商品信息和用户选择的商品列表。
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实现具体的应用程序功能。它处理来自表示层的数据请求,执行必要的计算和决策,然后返回结果或转发到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确保了应用程序的行为符合预期的规则和流程。比如,在上述的电子商务网站中,业务逻辑层会处理如计算订单总价、检查库存等任务。
3.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该层负责与数据库或其他持久化存储进行交互,以保存或检索数据。它封装了所有对数据源的操作,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隐藏底层数据结构的具体细节,使得业务逻辑层可以专注于业务需求,而不必关心数据是如何被存储或检索的。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数据访问层可能包含用于查询产品库存、添加新订单等功能的方法。
通过将应用程序划分为这三个层次,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管理和维护代码,同时也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每个层次都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优化,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质量。此外,如果未来需要更改技术栈或者调整某些功能,也可以在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情况下轻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