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荀子,原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与孟子并称为“荀孟”。荀子的思想深受孔子的影响,但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来改变。
《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著名散文,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荀子在文中强调了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他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人才能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能力。荀子还提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观点,比喻学生可以超越老师,后人可以超越前人,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尊重。
《劝学》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不仅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荀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它所倡导的学习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