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应激反应名词解释

来源:网易  编辑:田香婷生活百科2025-02-24 04:48:04

应激反应,也称为压力反应或应激状态,是生物体面对内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和心理反应。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塞利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他将应激定义为“任何可以导致体内平衡被打破的因素”。应激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目的是帮助个体应对潜在的威胁或挑战。

应激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在警觉阶段,身体会迅速进入高度警戒状态,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张度提高,以准备应对紧急情况。如果威胁持续存在,身体将进入抵抗阶段,此时身体试图通过调整内部机制来适应应激源。然而,如果应激状态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身体资源逐渐耗尽,最终可能导致衰竭阶段,即长期的应激状态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如导致心脏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适度的应激反应对人类是有益的,它能够促使人们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过度的应激则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应激水平对于维护良好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常见的减压方法包括运动、冥想、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寻求社会支持等。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