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

来源:网易  编辑:屠英馥生活百科2025-02-25 02:59:06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篇》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描述。在这一经典文献中,“小康”被用来描绘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是人们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理想境界。

《礼记·礼运篇》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话描述了“大同世界”的理想状态。紧接着,文中又描述了一种次一级的理想状态:“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小康”社会是一种家庭私有制开始形成,但人们仍然遵守礼制,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状态。它虽然不及“大同世界”那般理想,但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古代社会中,已经是一种相当理想的生活状态了。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