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家庭文化熏陶。他少年时便以诗文闻名乡里,与兄长苏轼情深义重,两人常互相切磋学问,留下许多佳话。
苏辙一生致力于政治理想和文学创作。在仕途上,他秉持清廉正直的品格,多次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等职,在朝中积极倡导改革弊政,主张宽刑薄赋,体恤民情。然而,由于当时党争激烈,他的政见屡遭打压,晚年被迫隐居田园,寄情山水之间。
作为文学家,苏辙才华横溢,尤其擅长散文创作。其文风平易自然,条理清晰,注重逻辑性和实用性,被誉为“文如其人”。他的作品涵盖广泛,既有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代表作《黄楼赋》《栾城集》等至今仍广为传颂。此外,他还精通经史百家之言,曾参与编纂《资治通鉴》,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者。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用文字记录时代变迁,用行动践行家国情怀。苏辙去世后,谥号“文定”,彰显了世人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评价。他的精神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