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是清代诗人谭嗣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潼关时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首句“终古高云簇此城”,诗人从高远的角度写起,描写了潼关上空常年聚集的云层,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终古”一词表达了时间的久远,也暗示着潼关历史的悠久。第二句“秋风吹散马蹄声”,通过“秋风”和“马蹄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同时又透露出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后两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人将潼关的山川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表达出对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其中,“河流大野犹嫌束”一句,以河流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不愿被束缚、渴望自由的心情;“山入潼关不解平”则表现了潼关山势险峻,如同诗人内心深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着一种坚毅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对潼关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越束缚的理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