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簸自天涯”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实际上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出现,可能您指的是类似的表达方式。但是,“风簸自天涯”这句诗确实存在,它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风簸自天涯,云屯水国家。”
在这首词中,“风簸自天涯”的“天涯”是指遥远的地方,比喻事物的来源或背景非常遥远、深远。这个意象常常用来形容某种情感或思绪如同风中的尘埃一样,从遥远的地方飘来,带着无尽的故事和情感。在辛弃疾的笔下,“风簸自天涯”不仅描绘了一种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思考。
整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繁华热闹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其中,“风簸自天涯”这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寓意着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永远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