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句是:“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意为不嫌路途遥远前来。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不辞辛劳,不畏艰难,从很远的地方赶来。
在古代,交通不便,千里之遥意味着巨大的时间和体力消耗。因此,“不远千里”不仅表达了来者的决心和诚意,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尊贵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现代生活中,“不远千里”则更多地用于形容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或情感,克服重重困难,跨越漫长距离相聚的情景。它赞扬了人们为了追求理想、实现目标或者维护人际关系而展现出的执着与坚持。
例如,在工作场合中,如果一位专家为了帮助解决某个技术难题,特意从另一个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家赶到现场,就可以说他“不远千里”来支援;在友情方面,如果老朋友为了参加你的婚礼,即使需要长途跋涉也会按时到达,同样可以形容为“不远千里”。总之,“不远千里”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情谊、勇于奉献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值得推崇和学习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