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书法笔力遒劲或论述深刻。其拼音是“rù mù sān fēn”。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最早是用来形容书法技艺高超。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曾用毛笔在木板上写字,后来工匠在制作家具时发现墨迹竟然渗透到木板内部达三分深,惊叹于他的笔力之强,因此有了“入木三分”的说法。后来,这个词语逐渐引申为对文章、评论等深度和准确性的高度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入木三分”常被用来赞美那些见解独到、分析透彻的文章或言论。例如,我们可以称赞某篇社论“入木三分地剖析了当前社会问题”,或者夸奖某人的批评“入木三分,一针见血”。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技艺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反映了人们对深刻理解和精准表达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