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骇俗”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晋书·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七》。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惊”、“世”、“骇”、“俗”。其中,“惊”和“骇”都是震惊、惊吓的意思,“世”指的是世界或社会,“俗”指的是世俗或普通人的观点。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或者某种观念、行为等与当时的主流社会观念大相径庭,甚至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从而引起极大的震动和争议。它强调的是某事物对当时社会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震撼程度。通常情况下,这种言行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或标新立异,但有时也可能代表了一种进步的思想或创新的行为。
例如,在历史上,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理论就是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因为它挑战了当时普遍接受的地心说观念,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同样地,许多艺术家、思想家和改革者在他们的时代也因为提出或实践了与主流观念相悖的观点而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
总之,“惊世骇俗”不仅描述了某件事情的非同寻常性,还暗示了它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在当今社会,这个词仍然被广泛使用,用于描述那些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和社会讨论的现象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