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是中国古代两个著名的故事,分别讲述了孙敬和苏秦两位先贤勤奋学习的事迹。这两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勤奋求学的精神。
孙敬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年轻时就非常勤奋好学。据《东观汉记》记载,孙敬为了防止自己在深夜读书时打瞌睡,便将头发绑在房梁上,当头低下来时,头发受到拉扯的疼痛会促使他清醒过来继续学习。因此,“悬梁”便是指孙敬用这种方法来激励自己。
而苏秦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出身贫寒,但有着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苏秦发奋读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于长时间的学习,他的眼睛视力严重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秦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如果他在学习时感到困倦,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来保持清醒。这就是“刺股”的由来。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为追求学问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当今社会,“悬梁刺股”仍然被人们作为励志的典范,鼓励后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