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徙知徐州

来源:网易  编辑:习烁贵生活百科2025-03-14 19:05:16

徙知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078年,苏轼被调任为徐州知州,开启了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仕宦生涯。这一年,他刚过四十岁,正值壮年,却已历经坎坷。然而,面对新环境和重任,他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并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治理徐州的事业之中。

徐州地处中原与江南交界,地理位置重要但地势低洼,每逢雨季常遭水患侵袭。苏轼到任后,发现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于是立即着手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他亲赴工地指挥,与民工同吃同住,不辞辛劳。经过数月努力,终于成功抵御了当年的大洪水,保住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此事让苏轼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也使他在政治上树立了威信。

除了治水,苏轼还注重发展民生。他鼓励农桑,帮助农民改良耕作技术;兴办教育,设立学堂培养人才;同时倡导节俭之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将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改善公共设施。在他的治理下,徐州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苏轼依然保持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他常常登临云龙山,俯瞰淮海大地,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江城子·密州出猎》便创作于这一时期,展现了他豪放旷达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生活点滴,也成为后人了解北宋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苏轼在徐州的两年虽短,却意义非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官员的责任与担当,也为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如他自己所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种清廉正直的品格,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