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历史故事,其主人公是秦朝的赵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行为。
赵高是秦朝的一位权臣,他在秦始皇去世后,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扶持年幼的胡亥登基,即秦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赵高逐渐控制了朝政,并对反对他的人进行打压。有一次,赵高为了测试大臣们对他专权的态度,故意带了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问其他大臣:“这是不是马?”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为了迎合赵高,竟然随声附和,说是马;而一些正直的大臣则坚持认为那是鹿,但最终因得罪赵高而遭到迫害。
这个故事反映了赵高专权跋扈、欺上瞒下的丑恶行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官场中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现象。成语“指鹿为马”因此成为描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经典案例,警示人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表象迷惑,坚守真理与正义。这一典故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弄虚作假、混淆视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