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成语:一箭双雕
在古代,有一个聪明机智的人名叫赵括。他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一次,他奉命出使邻国,与对方谈判边界划分的问题。
当时两国关系紧张,边境冲突不断,双方都希望占据有利地形。邻国提出一个条件:如果赵括能在一天内射中远处的一块石碑上的两只雕刻的鸟,就同意让步。这看似简单,但那两只鸟恰好重叠在一起,而且位置极难瞄准。
赵括略作思考后,迅速找到解决方案。他取来一张硬弓和特制的利箭,在箭头绑上一块布条,并蘸满墨汁。随后,他拉满弓弦,屏住呼吸,精准地将箭射出。只听“啪”的一声,箭击中石碑,不仅射穿了两只鸟,还将墨汁溅到了旁边的一棵树上。
邻国使者大惊失色,赞叹不已。原来,赵括巧妙利用了箭头的惯性效应,通过墨汁溅落的位置暗示自己并未直接射中目标,而是间接完成了任务。这一招既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又避免了直接破坏石碑,展现了高超的智慧。
从此,“一箭双雕”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用来形容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冷静分析,善于创新思维,才能事半功倍。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可以借鉴这种思维方式,用最少的努力达成最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