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暇供”的读音与含义
“力不暇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ì bù xiá gō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能力有限,无法完成眼前的任务或满足各种需求。通常用来形容人在忙碌时感到力不从心的情况。
成语中的“力”代表力量或能力,“不暇”意为没有空闲时间,“供”则表示供应或应付。整体而言,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繁重任务或多重压力时的无奈状态。例如,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会感叹自己“力不暇供”,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事务常常让人应接不暇。
成语出处
“力不暇供”最早出自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八:“役夫力不暇供,多不能成。”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一些劳工因体力不足而无法完成任务的情景,后来逐渐演变为通用的成语。
实际应用
生活中,“力不暇供”常用于表达个人或团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兼顾所有事情的状态。比如,当一个人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事业时,可能会觉得自己“力不暇供”。此外,在组织管理中,如果项目时间紧迫且任务繁杂,也可能导致团队成员普遍感到压力巨大,出现类似的情绪反应。
总之,“力不暇供”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反映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提醒我们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学会取舍,避免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