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诗,全文如下: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虽仅短短二十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它以苔藓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白日不到处”,描绘了苔藓生长在阳光难以照耀的地方,比如背阴的角落或幽暗的环境。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苔藓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象征着那些身处逆境中的人们,他们不因环境的恶劣而放弃自我,依然能够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第二句“青春恰自来”进一步强调了苔藓的蓬勃朝气。尽管它没有明媚的阳光相伴,但它依然充满活力,生机盎然。这里的“青春”并非特指人的年轻时期,而是泛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只要内心怀揣希望,就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第三、四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更是点睛之笔。苔花虽小且不起眼,但它的志向却丝毫不逊于高贵典雅的牡丹。即使微不足道,也要努力绽放出最绚烂的姿态。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无论身份如何卑微,只要敢于追求梦想,同样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袁枚通过这首诗,赞美了苔藓坚韧顽强的生命态度,同时也启示我们:不要因为外界条件的限制而放弃努力,要勇敢地追寻心中的理想,让平凡的生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