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什么意思

来源:网易  编辑:都韵鹏生活百科2025-04-13 17:52:0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出自宋代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梢上,滴漏声已经停止,周围的人们渐渐进入了梦乡。

这短短十四字,却蕴含着深邃的情感与意境。从字面上看,“缺月”暗示了时间是夜晚,而且月亮并不圆满,给人一种残缺、孤独的感觉;“疏桐”则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寂静与荒凉。梧桐树本就象征着高洁与孤傲,在这里更增添了清冷之意。而“漏断人初静”,不仅点明了夜深人静之时,也通过滴漏声的消失,衬托出更深沉的寂静氛围。此时此刻,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词人独自一人面对这份幽深的夜色。

这一景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化。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在此期间,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心境复杂而矛盾。在这首词中,他借助夜晚的景物抒发了自己的孤独与忧伤,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缺月、疏桐、人静,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超然物外却又难以排遣的惆怅情绪。

可以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夜景图,也是苏轼内心世界的写照,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以及那份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淡泊与坚韧。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