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来源:网易  编辑:洪辉义生活百科2025-04-16 09:11:57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这句诗用极富情感的语言表达了思念之情。它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漫长,更展现了人们在分离时内心的煎熬与渴望。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小村庄里,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的织女阿秋。她每日穿梭于桑林间采摘桑叶,精心喂养蚕宝宝,再将它们吐出的丝织成美丽的绸缎。阿秋有一好友阿松,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每当夕阳西下,他们便相约来到村口的大槐树下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梦想和烦恼。然而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为了躲避战火,阿松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远方投军。临别之际,他握住阿秋的手,郑重承诺:“待我凯旋之日,必来与你共赏明月。”

从此以后,阿秋每天都在期盼着阿松的消息。清晨,她站在窗前眺望远方;黄昏,又独自坐在槐树下发呆。日子一天天过去,但阿松始终没有音讯。阿秋常常感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道出了她内心深处无尽的牵挂与忧虑。她害怕自己等不到阿松归来,却又坚信他们的友谊不会因距离而改变。

岁月流转,几年后的一天,阿秋正在织布机旁忙碌,忽然听到门外传来熟悉的呼唤声。“阿秋!”她惊喜地抬起头,只见阿松满身风尘地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疲惫却温暖的笑容。“我回来了!”阿松兴奋地说。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化作了幸福的回忆。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不仅仅是一句古诗,更是对真挚情感的礼赞。它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莫让思念成为遗憾。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