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开篇的两句。这首词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雄浑的气势,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辛弃疾生于乱世,却胸怀壮志。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但壮志未酬,满腔热血只能寄托于诗词之中。“沙场秋点兵”一句,既是对往昔军旅生活的追忆,也是对理想战场的渴望。一个“秋”字,不仅点明了季节,更渲染出肃杀悲凉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冷风萧瑟的战场上。而“点兵”二字,则展现出将士们整装待发、蓄势待发的英姿,充满了力量感与紧迫感。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进一步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与壮阔。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当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时,面对的却是岁月蹉跎、功业未成的无奈。这一转折令人唏嘘不已,也揭示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他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却因朝廷偏安一隅而屡遭排挤;他心系国家安危,却只能通过诗词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全词情感跌宕起伏,语言刚健有力,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代词坛巨匠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首咏叹个人命运的悲歌,更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共同心声的真实写照。即使跨越千年,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炽热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和平统一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