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扩增的原理与步骤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诊断及遗传学研究等领域。其核心原理是利用DNA双链复制机制,在高温下使模板DNA变性为单链,随后通过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的过程完成目标序列的扩增。
PCR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变性-退火-延伸”三步循环。首先,在高温条件下(通常为94-98℃),双链DNA解旋为两条单链模板;接着,在适宜温度(约50-65℃)下,引物与目标DNA片段两端的互补序列结合;最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最适温度约为72℃),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新的互补链。这一过程重复进行20-35次后,目标DNA片段可实现指数级扩增。
PCR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第一步,准备反应体系,将模板DNA、特异性引物、dNTPs(脱氧核苷三磷酸)、Mg²⁺离子以及耐热DNA聚合酶等成分混合;第二步,设置PCR仪参数,依次进行变性、退火和延伸的循环反应;第三步,扩增结束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产物,验证是否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目标DNA片段。PCR技术以其高效、灵敏的特点,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