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是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清新脱俗的诗作,它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而闻名。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境与情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从远处眺望,青山连绵起伏,色彩鲜明;而当你靠近时,潺潺流水却悄然无声。这看似矛盾的景象,实际上正是画家笔下的艺术效果,也是大自然在特定情境下呈现出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巧妙地将视觉与听觉的感受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
接下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春天已经过去,但花朵依旧盛开,没有凋零的迹象;当有人走近时,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小鸟也没有受到惊扰,依然悠然自得地栖息枝头。这里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于永恒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喧嚣尘世中,这样的场景显得尤为珍贵,仿佛是一个远离纷扰的理想国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内心深处那份淡泊名利的情怀。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画面的诗歌,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可循,在变化之中寻找不变,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同时,《画》也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景,用心感受生命的真谛。
总之,《画》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反复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