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笼罩着小镇。景行之推开木窗,微凉的风夹杂着稻香扑面而来。他是一名普通的书生,家境虽不富裕,却自幼饱读诗书。今日,他要赶往城东书院授课。
学堂里已坐满了学生,有稚嫩孩童,也有稍长少年。景行之轻咳一声,拿起竹简开始讲解《论语》。他声音温和,却透着坚定,“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问需常温故知新,方能有所得。”
课后,他与几位学子来到溪边散步。有人问:“先生,何为大丈夫?”景行之微微一笑,指着远处耕作的农夫说道:“大丈夫者,当如是也——居庙堂则忧黎民,处江湖则思报国。”众人若有所悟。
午后,他回到家中,研墨提笔,书写一封家书寄给远方的母亲。信中不仅问候平安,还谈及近日所见所感。写罢,他将信纸折好,托人送往驿站。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天际。景行之站在庭院中,望着袅袅炊烟,心中平静而满足。他虽无官职,但教书育人、传播智慧,便是他毕生追求。在这宁静的古镇里,每一天都充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