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故事,它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完成使命或追求目标,而甘愿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舍弃亲情的无私精神。
相传在上古时期,黄河泛滥成灾,洪水淹没了无数农田和村庄,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当时的大禹受命治理洪水,他决心拯救苍生。然而,治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大禹带领民众翻山越岭,疏通河道,开凿渠道,日复一日地忙碌着。
有一天,大禹外出治水时,路过自己的家门前。他的妻子刚刚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启,家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随行的人劝他说:“你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回去看看妻儿,何不进去休息片刻?”但大禹摇了摇头,坚定地说:“现在洪水尚未平息,我怎能安心回家?治水是天下的大事,我要尽快赶回去继续工作。”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门。
类似的情况发生了三次,每次经过家门,大禹都因公务繁忙而选择不进。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地重新焕发生机。人们感激大禹的付出,称颂他是造福万民的英雄。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体现了大禹忘我奉献的精神,也展示了中华民族重视集体利益、勇于担当的传统美德。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激励着后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坚持信念,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