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奠定了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基础。
司马迁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因此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时,他随父游历各地,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后来,司马迁继承父业,担任太史令,开始着手编纂《史记》。然而,正当他埋头于史书创作之时,却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遭受宫刑。这一打击并没有击垮司马迁,反而激发了他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他在逆境中坚持写作,《史记》最终成为一部涵盖三千多年历史的鸿篇巨制。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不仅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还展现了众多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书中语言生动、叙事详实,既是一部严谨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在书中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歌颂普通百姓的智慧与勇气,体现了他对历史和人性深刻的理解。
司马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他始终秉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骨。他的《史记》不仅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司马迁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