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吴敬梓笔下塑造的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小人物。他出身于封建社会的中产之家,却因吝啬成性而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严监生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吝啬不仅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还让家人深受其害。
严监生最大的特点便是极端的节俭与吝啬。在家中,他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甚至连柴米油盐的价格都要反复比较。一次,家中仆人不小心打翻了油灯,他非但没有责怪仆人,反而心疼地数落了半天:“一斤油能点多久?你们倒好,随手就浪费掉了!”这种对金钱近乎病态的执着,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在临终前的表现。弥留之际,严监生躺在病榻上,伸出两根手指头不肯咽气。家人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赵氏妻子擦掉一根蜡烛上的油污时,他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这一情节堪称全书的经典桥段,深刻揭示了严监生贪财吝啬的本质。他的吝啬已经超越了正常范围,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以至于连生命都可以为了节省两根蜡烛而妥协。
严监生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小地主阶级的自私自利和道德沦丧。他的吝啬并非单纯的生活习惯,而是封建礼教和功利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财富的积累,却从未真正享受过生活的乐趣。最终,他因为吝啬失去了亲情,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儒林外史》通过严监生的故事,辛辣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风气。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的完善。正如严监生的结局所警示的那样:过度的吝啬只会让人遗臭万年,而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与对他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