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思君不见下渝州”,2024年思君不见下渝州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君:指峨眉山月。
2、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3、 峨眉山月歌 作者: 李白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 译文: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6、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7、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8、 注释: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9、 ③发:出发。
10、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11、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12、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3、 ④君:指峨眉山月。
14、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15、下:顺流而下。
16、渝洲:今重庆一带。
17、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
18、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19、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
20、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
21、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
22、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23、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24、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
25、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26、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27、 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28、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29、“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30、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31、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32、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33、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34、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3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36、“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37、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8、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39、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40、“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41、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42、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43、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44、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45、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46、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47、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48、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49、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50、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51、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
52、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53、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54、“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55、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