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选经验 > 正文

2021年契税会减免吗(2024年契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来源:优选经验2024-02-29 00:00:07
导读 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021年契税会减免吗,2024年契税会计分录怎么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办土...

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2021年契税会减免吗,2024年契税会计分录怎么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办土地证前要交的契税,应该记入土地的价值。

2、土地分摊的年限有出让年限应该按出让年限进行分摊,没有的应该按不少于50年进行摊销。

3、 契税 这是对境内土地房屋因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而发生产权转移时,以当事人双方签订契约土地房屋的价格(买价、典价、赠与房价、交换差价)作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

4、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按规定交纳的契税,由于是按实际取得的不动产的价格计税,按照规定的税额一次性征收的,不存在与税务机关结算或清算的问题,因此,也不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

5、企业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6、 例1:CD公司购买办公大楼一栋,价款为10000000元,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为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7、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10030000 贷:银行存款 10030000 例2:EF公司取得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使用期限为30年,该土地的使用费为10000000元,按规定计算交纳的契税为30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8、账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10030000 贷:银行存款 10030000 例3:HJ企业接受赠与房产,根据房产价值,该企业应当缴纳的契税为24000元,实际交纳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契税的会计处理及举例 对于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若是有偿取得的,一般应作为无形资产入帐,相应地,为取得该项土地使用权而缴纳的契税,也应当计入无形资产价值。

9、 [例1]某中外合资企业1998年1月从当地政府手中取得某块土地使用权,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费1200000元,省政府规定契税的税率为3%,则按规定企业应当缴纳的契税为: 应纳税额=1200000×3% =36000元 则企业在实际缴纳契税时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贷:银行存款 [例2]某公司收到某投资者以土地使用权作价6000000投入企业作为资本。

10、按规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应视同地使用权转让,按规定缴纳契税。

11、假如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5%,则: 应纳税额=6000000×5% =300000元 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30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0 若该土地使用权为无偿取得,则一般不将该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相应地,企业缴纳的契税,可作为当期费用入账。

12、 [例3]某福利工厂1998年2月16日收到当地政府无偿划入土地一块,该企业申报缴纳契税,契税征收机关参照同样土地市价,确定该土地使用权价格为600000元,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4%,则: 应纳税额=600000×4% =24000元 则企业实际缴纳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24000 贷:银行存款 24000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取得土地使用权所发生的支出,包括其缴纳的契税,应当计入开发成本。

13、 [例4]某房地产开发企业1998年4月12日购入国有土地一块,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费12000000元,用于房地产开发。

14、企业按规定申报缴纳契税,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5%,则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12000000×5% =600000元 则企业实际缴纳契税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开发成本 600000 贷:银行存款 600000 对于企业承受房屋权肩所应缴纳的契税,不管是有偿取得还是无偿取得,按规定都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15、 [例5]某企业1998年购入办公房一幢,价值6400000元,当地政府规定契税税率为3%,企业按规定申报缴纳契税,其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6400000×3% =192000元 则企业在实际缴纳契税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192000 贷:银行存款 192000 [例6]甲企业将其拥有的库房10间,与乙企业拥有的一座厂房相交换,双方协议规定由甲企业补付现金1000000元,契税税率为4%,则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1000000×4% =40000元 则甲企业在实际缴纳契税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厂房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