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南阳郡和南阳市的关系,南阳郡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易中天说,诸葛亮当时是在河南南阳躬耕,但是那时南阳属于荆州管辖,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有了争议!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2、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不敢开罪当地豪绅,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
3、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
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
5、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6、官署联多指旧社会悬于朝府县衙等各级官府门庭的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演说的味道。
7、因官员的处世态度不同,所撰楹联内容也迥然不同。
8、有装点门面的,有沽名钓誉的,也有警世言志的。
9、“三请诸葛亮”。
10、这个在南阳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口头禅,起于何时,尚无法考证,但作为“智圣”,诸葛亮在南阳人的心目中,其光辉形象和事迹,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11、本篇作为认定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古宛城)城西南七里的卧龙岗的结束语,笔者还想再说最后几句话。
12、一.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历史史籍的记载是不一致的。
13、《史记。
14、秦本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初置南阳郡”,注释引《正义》曰:“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
15、”。
16、南郡(前278)比南阳郡早设立六年,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也说:“秦置南阳郡,以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
17、《晋书·地理志》:“汉水以北为南阳郡”以及习凿齿的《隆阳耆旧记》卷三《山川。
18、汉水》条中引《襄阳记》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汉习之”。
19、而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一书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包括以后引用和采用习凿齿这一说法的记载,如陈寿的《三国志》卷五(涵芬楼影印《二十四史》转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20、”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21、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记录同上。
22、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49年一版,1978年第五版第二册,267页):“诸葛亮隐居隆中(湖北襄阳城西)”。
23、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五卷《中古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乙编 综述三国之鼎立》(第七册132页):“住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24、”白寿彝的《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五卷《中古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丁编传记》(第八册41页):“隐居在襄阳西北二十里的隆中。
25、”《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1612页):“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
26、 另外,《辞源》(商务印书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均采用上述说法。
27、这就充分说明,历史史籍的记载是不一致的。
28、二.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到了清朝后期,南阳知府、湖北人顾嘉蘅,既表达了折中态度的“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又于咸丰四年(1854年)十一月,在其南阳知府任上,所书《修茸诸葛庵碑记》中写道:“南阳诸葛庵为躬耕旧地,人皆知所尊崇。
29、惜古碣无存。
30、……诸葛大名不朽,古碣虽没又何憾焉?是为记”,留下碑碣石刻。
31、亦可以认定,在顾知府的心目中,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32、三. 历史事件不可割断来考证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还是在南阳,一直争论不休,《三顾桥》残碑的出土,也仅仅能作为考证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阳的旁证。
33、主证缺失实物印证是一大遗憾。
34、作为历史史籍,只引用和只采用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一书中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句话来判定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邓县之隆中”犹显证据不足。
35、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时间延续,就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还是在南阳而言,如果能全面的分析史籍记载,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诸葛亮当年的躬耕地是在南阳(宛),不是在襄阳。
36、这就叫做“众心归一”。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