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一),史记商君列传原文及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翻译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
2、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3、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
4、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5、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
6、”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7、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8、”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9、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
10、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
11、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
12、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
13、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
14、”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15、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
16、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
17、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
18、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
19、”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
20、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
21、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
22、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
23、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24、”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
25、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
26、”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
27、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
28、”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
29、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
30、”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
31、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32、”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33、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34、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35、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
36、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
37、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
38、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39、”孝公说:“讲的好。
40、”甘龙说:“不是这样。
41、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
42、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43、”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
44、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45、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
46、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
47、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48、”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
49、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50、”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
51、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
52、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53、”孝公说:“讲的好。
54、”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55、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56、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57、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
58、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59、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
60、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61、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
62、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
63、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64、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65、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66、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67、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
68、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69、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70、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
71、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
72、”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73、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
74、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75、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
76、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77、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
78、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79、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
80、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
81、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
82、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83、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
84、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
85、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86、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
87、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88、第二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射杀将军庞涓。
89、下一年,卫鞅劝孝公说:“秦和魏的关系,就象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兼并了秦国,就是秦国吞并了魏国。
90、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立据有崤山以东的地利。
91、形势有利就向西进犯秦国,没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
92、如今凭借大王圣明贤能,秦国才繁荣昌盛。
93、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
94、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然要向东撤退。
95、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孝公认为说得对。
96、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
97、魏国派公子昂领兵迎击。
98、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昂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
99、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
100、”魏公子昂认为卫鞅说的对。
101、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昂,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昂班师回国。
102、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
103、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
104、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
105、”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106、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
107、赵良去见商君。
108、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
109、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退。
110、’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
111、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
112、’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
113、所以不敢从命。
114、”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
115、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
116、’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
117、”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
118、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卫国一样。
119、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
120、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
121、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
122、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
123、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
124、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
125、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
126、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
127、在境内施行德化。
128、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
129、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
130、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
131、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
132、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133、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
134、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
135、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
136、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
137、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
138、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139、《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
140、’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
141、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
142、《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
143、’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
144、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
145、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
146、《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
147、’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
148、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
149、”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150、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
151、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
152、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
153、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
154、”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开秦国潜逃到魏。
155、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昂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
156、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
157、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
158、”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
159、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
160、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161、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凭借着虚饰浮说,不是他自身的资质。
162、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昂,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
163、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
164、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2、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165、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166、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
167、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168、”王嘿然。
169、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70、”王许诺而去。
171、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172、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173、王许我。
174、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175、”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176、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177、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178、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179、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180、”后五日,复求见鞅。
181、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182、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183、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184、请复见鞅。
185、”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186、罢而去。
187、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188、”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189、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190、”卫鞅复见孝公。
191、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
192、语数日不厌。
193、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194、”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195、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196、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197、”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198、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199、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
200、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201、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202、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203、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04、”孝公曰:“善。
205、”甘龙曰:“不然。
206、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207、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208、”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209、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
210、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
211、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212、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213、”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214、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215、”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16、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217、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218、”孝公曰:“善。
219、”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220、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221、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22、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223、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224、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225、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226、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227、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228、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229、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30、民怪之,莫敢徙。
231、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23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33、卒下令。
234、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35、於是太子犯法。
236、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237、”将法太子。
238、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239、明日,秦人皆趋令。
240、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241、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242、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
243、其后民莫敢议令。
244、於是以鞅为大良造。
245、将兵围魏安邑,降之。
246、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247、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248、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249、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250、平斗桶权衡丈尺。
251、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252、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253、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
254、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255、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256、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
257、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
258、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
259、魏不支秦,必东徙。
260、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261、”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
262、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
263、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264、”魏公子昂以为然。
265、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266、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
267、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268、魏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269、”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270、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271、赵良见商君。
272、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
273、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
274、’仆不肖,故不敢受命。
275、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276、’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
277、故不敢闻命。
278、”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279、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
280、’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
281、”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282、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283、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84、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285、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86、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
287、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
288、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
289、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
290、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
291、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
292、由余闻之,款关请见。
293、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后世。
294、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295、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296、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
297、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
298、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
299、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
300、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
301、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
302、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
303、’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
304、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
305、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306、’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
307、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308、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309、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310、’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311、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
312、”商君弗从。
313、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314、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315、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316、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317、”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
318、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
319、商君欲之他国。
320、魏人曰:“商君,秦之贼。
321、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
322、”遂内秦。
323、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324、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
325、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326、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327、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328、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329、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330、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扩展资料:《商君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331、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332、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
333、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
334、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使孝公“不自知厀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
335、”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
336、记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一大特点。
337、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
338、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
339、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340、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
341、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
342、率师包围安邑,俘魏公子昂,迫使魏国割地迁都,亦是变法极富成效的佐证。
343、他悲剧的结局乃是与守旧派斗争的延续。
344、与赵良一席谈话,其祸已萌,但商鞅终未采纳赵良言,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并非偶然。
345、从章法结构上看,前有蓄势,后有照应,通篇以变法作骨。
346、始言商鞅“好刑名法术之学”,为变法作了铺垫;继而“鞅欲变法”,导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卒定变法之令”,具体记载了新法的内容。
347、“于是太子犯法”,刑黥太子师傅、以严法令;而终以“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
348、材料取舍紧紧围绕变法之骨,使得骨坚而肉丰、血脉贯通而主题突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