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正文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取值范围(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来源:知识问答2022-09-29 18:01:28
导读 您好,今天飞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取值范围,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您好,今天飞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取值范围,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按温度。

2、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溶解性是由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决定的):难溶或不溶: <0.01g ;   2、微溶: 0.01~1g ;3、可溶: 1g~10g;    4、易溶:>10g。

3、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4、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5、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6、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7、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8、 扩展资料如果一种溶质能够很好地溶解在溶剂里,就说这种物质是可溶的。

9、如果溶解的程度不多,称这种物质是微溶的。

10、如果很难溶解,则称这种物质是不溶或难溶的。

11、实际上,溶解度往往取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常数。

12、这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映溶质的溶解-沉淀平衡关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沉淀过程(那时它叫溶度积)。

13、因此,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很大,也就不难解释了。

14、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便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当然,其他溶质仍能溶解),称之为饱和溶液。

15、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性。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