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芳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寓意,2023年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拓展资料一、出自《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2、二、全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三、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5、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6、四、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7、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8、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9、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10、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11、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12、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13、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14、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15、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16、“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17、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
18、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
19、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
20、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
21、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22、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五、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1],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3、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24、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