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叫什么职位,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三名叫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2、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3、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4、殿试分三甲录取。
5、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7、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
8、庶吉士在翰林院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9、扩展资料:历史背景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
10、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
11、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
12、依照血缘世袭。
13、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14、到了汉朝。
15、提拔民间人才。
16、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17、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18、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19、晋、六朝时沿用此制。
20、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21、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22、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23、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2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