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正文

东太后是谁(东太后)

来源:知识问答2024-03-22 21:20:10
导读 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东太后是谁,东太后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慈禧和慈安都是咸丰的妃子...

您好,今日明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东太后是谁,东太后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慈禧和慈安都是咸丰的妃子,而慈安是皇后,慈禧是太子的母亲。

2、咸丰死后,她们俩都被尊为皇太后。

3、慈禧为西太后,慈安 为东太后,她们俩是咸丰的正室与侧室的关系。

4、东太后与西太后的第一次矛盾冲突记载,是“兰贵人”(后来慈禧)入宫得宠之际。

5、有一段时间,咸丰皇帝表现得像《长恨歌》所谓那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6、皇宫“祖宗之法”规定,但凡皇帝每夜“临幸”某妃,都由太监将名册一式二份,一式由内监“敬事房”收录,一式交于正宫皇后。

7、皇帝也难。

8、皇帝不上朝的消息经由太监传到了正宫慈安耳中,慈安便手持“祖训”前往干预。

9、待咸丰皇帝前脚走,慈安便把“兰贵人”唤至皇后行使权力的坤宁宫,命令哭哭啼啼的“兰贵人”下跪,宣示她不守“妇道”。

10、正欲家法从事,人走心在的咸丰皇帝匆匆走了进来,大呼“请皇后免责,兰儿已有娠矣”。

11、慈安听到此言,连忙下座说:“帝胡不早言,吾之杖伊,遵祖制也,受杖堕娠,失祖训矣。

12、皇上春秋虽盛,储宫未备,吾安可守一训,而失列祖列宗之遗意哉?”(引自许指严《十叶野闻》)皇上造人计划,关乎国运千秋大业,朝政此时彼时,何足道哉?史笔明确记载的“两宫”第二次冲突,发生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咸丰皇帝东陵祭祀仪式上。

13、中国人都知道,祭祀仪式都有一定的规矩。

14、在那个时代,尤其对于皇家来说,它几乎超越了“国法”。

15、咸丰皇帝死前,西宫太后慈禧不过是“懿贵妃”,咸丰死后才升为“西太后”。

16、就是说,如果此时咸丰皇帝九泉下有知,他还不认识这个“西太后”呢。

17、祭祀开始,慈安坚持按咸丰帝生前规矩,慈安居前,旁边空位留给先于咸丰帝死去的那位“正后”,而慈禧稍居下位。

18、对此,慈禧据理力争,两宫太后并坐“垂帘”已久,还提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所谓规矩,是对现实西太后的侮辱,叫她何能“母仪天下”?最终仪式依就了慈禧意愿。

19、史笔记载,这次在皇家祭祀公开场合中的争执,使得西后对正宫东太后尤为“衔恨”。

20、两宫的第三次争执,要算因刚得宠的李莲英而引起。

21、史述清末李莲英小心谨慎、低调做人、左右逢源,但早期的他并非如此。

22、某日慈安坐轿经过宫中某殿,李莲英正与某小太监玩掼跤比赛。

23、深知“两宫”权力高低的李莲英对东宫慈安的轿子视而不见,仍然挡于道中玩兴正浓。

24、在慈安的呼斥下,李莲英才退于路边跪下,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

25、史笔说,慈安欲对李莲英行使“杖责”,竟有后宫中人为其“缓颊”说情。

26、看来,西宫慈禧能力和权力大于正宫慈安,已是后宫之中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不是慈安遗留的正宫地位所能决定的。

27、史笔甚至评论,就连恭亲王,也由于知道慈禧与慈安有矛盾,不敢效忠于慈安,而是恭顺于慈禧。

28、可见慈禧当时的霸权人气。

29、气呼呼的慈安改道去见慈禧,说:尽管李莲英有一点才能,也不过是一太监,应受祖训限制,对两宫太后一律敬畏,你怎么可以放任他,让他只知有西宫、不知有东宫?慈禧反诘说:李莲英不过是一个奴才罢了,太后要杖他杀他,就像对待一只猪一只羊,我怎么可以庇护?对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何必来责备我?慈禧很会说理。

30、史笔所载的两宫太后第四次冲突,更具诡秘性,与它连在一起的,是慈安“暴卒”。

31、由于它涉及数千年中国主流文化发展成为的“道德”大是大非问题,历来道仕们宁愿披之以“衣冠”而成为道貌岸然,而掩之以道祖所言“食色性也”,它掩盖了真本人性而成为“伪道”。

32、处于主流道德说教下的慈禧,也不能不对她27岁开始寡居的人性欲望讳莫如深。

33、这种讳莫如深,只在语言上而非在具体行动上——这是分裂式的行为按本性而语言按“道德”的历史现象。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最新文章